旅游纪念礼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如歙砚、湖笔、徽墨、宣纸、杭州王星记的扇、苏州双面绣、福州寿山石、洛阳唐三彩、西安铜车马……等等,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但回首剖析旅游纪念品市场,寻找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却发现总体上是极度的萎缩和匮乏,这不能不引起关注,特别是我们同业人士,精心营造全国旅游纪念品市场、丰富旅游纪念品已迫在眉睫、义不容辞。
一.我国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
全国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近几年虽有一些进展,但与迅猛发展的旅游事业相比还是一块“软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矛盾:
1.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纪念品开发速度矛盾。
据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WTTC)预测:2004年全球旅游观光业将从恐怖主义、战乱和SARS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中反弹,将会增长5.9%,收入5.5万亿美元。而我国的国内旅游2003年也达到8.70亿人次,总消费3442.27亿元RMB,平均每人花费395.70元。其中城镇居民出游3.51亿人次,总消费2404.08亿元RMB,人均花费684.90元。2003年入境旅游人数9166.21万人次,创汇174.06亿美元。迅猛发展的旅游业,使旅游纪念品的发展速度相形见拙,因为从大旅游的角度看,它由“行、游、住、食、购、娱”六大相关要素组成,唇齿相依、互为链动、共同发展,而“购”又是主要的并以纪念品作首选。一般纪念品收入占整个旅游行业的收入国际标准是30%,先进的香港竟可达到60%,在中国大约20%。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弱势与每年二位数递增发展的旅游业强势形成极大的反差。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滞后已远远跟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节奏、强竞争的特点。
2.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与特色纪念品极度匮乏的矛盾。
工艺礼品从广义上说可分纪念品和促销品。
它们大致的含义是:A. 纪念品 a. 旅游纪念品——显示地方特色的礼品。
b. 公关纪念品——以交流、沟通为目的的礼品。
c. 节庆纪念品——用于某个值得留念日子的礼品。
B. 促销品——以广告为目的的小礼品。
旅游纪念品的涵义,美籍华人江南先生(刘宜良)曾说过“凡是旅客携带方便、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叫旅游纪念品。”艺术家胡铁生老前辈提出具有“三风”“三性”的产品即是,那就是“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中国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我国各景点纪念品眼花缭乱、不计其数:北京的琉璃、新疆的玉雕、宜兴的紫砂、苏州的刺绣……,小到挂件头饰,大到景泰兰摆件,但大同小异,真正能反映各地特色、显示50年改革巨变、具有地方标志性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却极少,难怪游客问:“上海只有五香豆吗?”“中国几十年只有大红结买吗?”价高昂贵的观赏纪念品充斥市场,便携价廉的特色纪念品极度匮乏,游中国有钱花不出,这种矛盾越演越烈,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形象的发掘和宣扬。
3.旅游者购买精品动机与粗制滥造的矛盾。
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偏好,从其求购欲望、购买习惯、考虑目的等分析,随意性的因素最大,有统计超过60%。虽其动机各异,或赠送亲朋好友、或珍藏留念、或装饰观赏、或品趣实用,但无论哪种动机,都要求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具有精致、新奇、灵巧、实用的特色,展现其地域特色的艺术魅力和纪念意义,具备实用价值或收藏效果。但全国除了一些价格不菲的景泰蓝水晶制品外,很难觅到能证明“来此一游”的纪念品,很难找到货真价实的精美典雅的旅游纪念品。相反,有的在短期效益的唆使下,有的经营者为了片面追求蝇头小利,粗制滥造、以假乱真,无视专利品和商业游戏规则,肆意仿冒克隆,使各地旅游纪念品鱼目混珠。一项调查显示,75%以上游客因买不到心仪的有特色旅游纪念品或空手折返、或随意买个东西凑数,这调侃的背后是一座“富矿”的流失、一段脱节的“金链”。
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纪念品开发和培育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制;缺乏从市场、资金、服务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扶植;缺乏对违规行业的打击力度;也缺乏一个危机感、责任感。因此各方面必须花大力气、做大手笔,把开发旅游纪念品做好做强。因为,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处景点的脸面。
二.我国旅游纪念品发展机遇:
北京的奥运和上海的世博会申办成功给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改变旅游纪念品裹足不前的状况,加强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已成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需要的共识。
1.政府产业导向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大会上指出:“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发展必然带动客流、资金流、商品流等快速发展。因此各地都把发展旅游业和旅游纪念品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如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58万亿元RMB,增长8.5%,城市居民家庭支配收入也同步增长,这必将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纪念品需求的增长。
各地历任政府主要领导都对旅游纪念品开发有过重要指示:如原上海市长汪道涵曾在1983年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果展览会开幕时说过“旅游纪念品,可以宣传我国优秀的文化、介绍劳动人民的精湛艺术,使各国人民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增进友谊;可以使国内旅游者感到祖国山河壮丽可爱、文化艺术绚烂多彩,更加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进一步鼓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开发旅游纪念品,还可以更多地培育工艺美术人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家创造财富、积累资金。这是一件花钱少、效益高、影响大的事。”为满足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更高更新的精神需求追求,上海市政府对各区发展作进一步定位以突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特殊地位。黄浦区根据市政府的“一业特强”要求,在2002年制定了“黄浦区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计划纲要”,并于2003年建立了“上海市旅游纪念品设计研发基地”,紧扣本地特色主题,让沉寂多年的旅游纪念品产业寻求一条“突围”的道路。全国各地政府也都把振兴旅游纪念品的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
2.显示地方旅游景观特色的需要:
有旅游,就要有旅游纪念品。各国著名旅游胜地都有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耳坠、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匙扣、荷兰阿姆斯特丹“小瓷鞋”“小风车”、日本东京的和服娃娃、韩国汉城的朝鲜小腰鼓、等等。一个个旅游纪念品都留下了各个大都市的浓烈情调和鲜明的特色,使人睹目思情、难以忘怀。
我国的旅游都市近年来也都加大力度,纷纷推出自己有民族风情、景观特色的各类旅游纪念品。如北京的长城手绘衫、南京的雨花石雕、贵州的木脸谱、南宁的红绣球等等,题材丰富、层出不穷。我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料,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有29处。这些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形式各异的旅游纪念品来展现,来镌刻在轻巧便携的工艺品中,让人睹物思情,难以忘怀。因此,大力发展显示各地名胜美景、民俗民情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已是迫切需要关注的行业。
3.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
华夏5000年文化博大渊深,刻录中华民俗风情、名胜美景、人文历史、轶事珍闻的旅游纪念品不仅能透析历史文化的变迁,沿承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也是弘扬华夏文化,满足人类情感祈求和精神寄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敦煌的丝织、木雕旅游纪念品,让人重温古丝绸之路的发祥历程。北京古观象台的微形复制品则让人领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
各地各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电影文化、生活风貌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陶文化、竹文化等丰富多彩。令人陶醉的六合院、石库门、有轨电车、爵士乐器、、老虎灶……一个个题材都可以设计成造型生动、新颖别致的旅游纪念品。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每年举办旅游节,各国游客蜂拥而来,不仅是想观赏秀丽的美景,更想通过旅游这个窗口了解我国的变革、了解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发展适合旅游者心理需求、生活方式、文化
|